上面说到的第一课时中的朗读方法适合所有的文体,但低年级与高年级又不同。低年级中自读、同桌读、指名读要多些,而这几种高年级就少些。因为低年级识字量不多,阅读量少,读课文慢,课文中的字大多不认识,主要靠拼音来认,所以要让一、二年级多读课文,多读课文后学生才能多识字,多识字了才能为高年级打下基础。如在学习每篇课文之前先自己借助拼音读,读一两遍才能读通,读通了才能给家长读,回到学校上课时再让学生读就比较轻松了。课上也要让学生先自读,画出生字、词语,然后再指名读,检查学生是否读准读通了,没读准、没读通的老师给予指导,这样学生只有反复地读上四五遍以后才能基本掌握课文内容,课文中的生字也熟悉了,这也就完成了第一课时。在第二课时中,有感情地读要根据课文的内容特点选择读法,而有感情地读低年级比高年级少一些。因为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是认识生字,而中高年级的教学重点是指导朗读,所以在中高年级的有感情朗读要根据所学课文的不同内容和文体以及语言风格与思想感情的差异选择朗读,对阅读能力培养的要求也不同,所以根据内容选择读法,进行合理训练。
Yuki(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