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琴棋书画国学教育8年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四个节气,也是秋天的第二个节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含有躲藏、终止之意,“处暑”表示炎热的暑天即将过去,阳气在秋收之气的作用下,慢慢潜藏起来,天地之气正式走向以阴为主的变化当中,气温将逐渐下降。在十二消息卦里,立秋、处暑对应的是“否”卦,天地否。《易经·象辞》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俭德避难,不可荣以禄”。阳气上升,阴气下沉,阴阳相悖,天地不通。对应身体来看,全身气机运行方向,该上的不上,该降的不降,以脾胃来说,*帝内经曰:脾主升发清气,胃主通降浊气,此时身体容易出现以下反应:困倦、睡不醒、记忆力差、腹胀腹泻、大便粘腻不爽、口臭、口腔溃疡、满脸油光痘痘……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激发身体自愈机制让身体,天地交万物通,“否极泰来”呢?
的关键:
天阳能否被转化成我们自身的阳气
封藏起来!
“处暑”节气之后,进入“秋分”节气,秋分对应的卦象是,从到少的这根阳爻要封藏到肾里,才能逐渐演变为,所以,处暑是“否极泰来”的关键!秘诀就是“阴阳气机沟通”温养下面的阳气,潜纳上面的阳气,使阴阳之气相接,气血运行顺畅,脉络通畅。
处暑节气的养生要点
处暑属于秋天的第二个节气,秋天属金,对应脏腑肺,金曰从革,”从革“是指变革的意思,主杀伐,引申为清洁、清理、肃降、收敛、肃清的意思。收敛代表能量的丰收,变革代表如何把外在的阳气收敛到身体内部,变成自身的能量储存起来。
《*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有言:“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此为秋季养生之道的根本大法。
所以,借助此时金气的收敛,通过恰当的方式把阳气引入体内,封藏起来,以待来年的春暖花开,否极泰来。具体方法如下:
温馨提醒:
润肺之前,先补脾切勿贪凉,断寒根早睡早起,勿熬夜第1步:
连根养根,礼敬祖先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饮水思源、连根养根的文化传统。父母是孩子的根,祖先是家庭的根,通过祭祖,礼敬祖先,是连根养根的重要方式。
处暑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将丰收的成果供养祖先,感恩祖先给予我们生命,也是中华孝道的体现。如此,自己的生命体才能达到好的状态,才会成就幸福人生。
同时,可以通过布施,多做善事,救济贫困的人,或者放生等活动,为祖先积福,也为自己和家人积福。
通过与祖先连接,内心获得更多的安宁,升起感恩之心,从而提升我们的天阳、人阳和心阳的力量,连根养根,才能根深叶茂。
第2步:
润燥,同时健脾补肾
秋季的养生要点应该是养肺润燥,但是养肺更应当注重“肺之金气”的调顺,对于肺金之气的肃杀之性,则应多多注意,切不可过度肃杀;根据五行相生原则,“培土生金”、“金水相生”,养肺之法应多从脾胃养护与肾精封藏上下功夫,加上今年辛丑年是水不及之年,肾水不足,补肾也非常重要!特别推荐
一、揉脐功
肚脐居身体之要穴,连通身体五脏六腑,通过揉脐可以培元固本,健脾祛湿,转动人体中轴,把身体中焦的淤堵疏通,是本节气中要重点养护的地方,可灸、可揉、可敷,这里特别推荐——揉脐功,可一年四季、全家老少通用的方法,简单有效做得到!
注意:
揉脐的时候,用手掌上劳宫穴对准肚脐眼(神阙穴),进行按揉,稍微用力,揉至微微出汗,坚持一段时间,可以把肚脐周围的硬块揉开,肚脐会变得越来越柔软,自然身体会越来越好,精气神越来越好!
二、敲胆经
注意:
敲胆经的时间一般选择在上午的时间,敲的时候手掌心留空或者攥拳,从左脚开始敲起,左脚敲完再敲右脚,有时间可以敲久一点,没时间至少左右两边各50次(约5-8分钟)即可完成。三、叩齿吞津法古人认为齿健则身健,身健则长寿,通过叩齿吞津,可以纳肺气,补肾精,方法简单,容易做到!
据文献记载,一千四百年前梁武帝时期的医家陶弘景,年过八旬,牙齿完好,身体健壮,他的主要健身方法就是叩齿法,他认为”齿为筋骨之余“,叩齿则筋骨健壮,精神爽快。乾隆皇帝是清朝在位最久,寿命最长的皇帝,他的长寿秘诀之一也为齿宜常叩。古谚语曰:”晨起,叩齿三百响,齿坚固“。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器官由成熟逐渐走向老化,其功能渐渐衰退,牙齿也不例外。
叩齿方法:早晨醒来后,先不说话,心静神凝,摒弃杂念,全身放松,口唇微闭,心神合一,闭目,然后使上下牙齿有节奏的互相叩击,铿锵有声,次数不限。刚开始锻炼,可轻叩20次左右,随着锻炼的不断进展,可逐渐增加叩齿的次数和力度,一般为36次为佳。力度可根据牙齿的健康程度量力而行。此为完成一次叩齿。吞津方法:从传统中医养生之道来看,叩齿结束,要辅以”赤龙搅天地“,即叩齿后,用舌头在口腔内贴着上下牙床,牙面搅动,用力要柔和自然,先上后下,先内后外,搅动36次,可按摩齿龈,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牙龈部的营养血供。当感觉有津液(唾液)产生时,不要咽下继续搅动,等唾液渐渐增多后,以舌抵上腭部以聚集唾液,鼓腮用唾液含漱(鼓漱)数次,最后分三次徐徐咽下(咽津)。以上为完整一次的“叩齿吞津保健法”,每当做时以十次为佳。一天当中早,中,晚各叩齿十次,多做更佳。其中早晨叩齿最重要,因为人经过一夜休息,牙齿会有些松动,此时叩齿既巩固牙龈和牙周组织,又兴奋了牙神经,血管和牙髓细跑,对牙齿健康大有好处。第3步:
艾灸泡脚断寒根
“一场秋雨一场寒”,处暑节气,气温逐渐下降,天阳逐渐减少,此时尽量避免直吹空调或者风扇,远离冷饮,脚上最好穿上厚袜子(袜子长度最好能够盖住三阴交),以免温度变化导致“老毛病”复发,如肩周炎、颈椎病、痛风、腹泻、胃炎、肠炎等。秋季也是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肌梗死、中风等疾病的高发期,中老年人不要让自己受到“冷刺激”,尽量做好防寒保暖。此时,可以通过艾灸和泡脚的方式,可以祛寒排湿的同时,温补气血,提升阳气。艾灸穴位推荐
处暑节气艾灸的穴位:
(1)膻中穴
(2)中脘穴
(3)神阙穴/关元穴
(可以重灸关元穴)
温馨提醒:
艾灸的时候出汗比较多,要同时补虚,防止出现气血两虚的情况,如喝红糖水、*芪、枸杞子、红枣、龙眼或者有配合的膏方都可以。(关于艾灸和泡脚的具体方法之前的节气已经详细介绍过了,此处不再赘述)
处暑节气食谱推荐
处暑节气食养常识
处暑食材推荐:
肺脾胃的五行属金,秋季宜多吃润肺的食物,在润燥的同时,一定要健脾补肾。包括:枸杞、莲藕、桂圆、百合、罗汉果、芝麻、糯米、大枣、银耳、莲子、花生、板栗、核桃、杏仁、西芹、紫甘蓝等重点推荐食材:
芡实、淮山、板栗、坚果
辅料:
筠姜粉、肉桂粉、白胡椒粉
五行数理:
0(土)、4(金)、5(土)、9(金)
备注:
更多健脾祛湿养生食养方,可以点击以下链接:
节气食养丨夏至节气健脾疏肝巧化湿(附食谱)
节气食养丨芒种节气如何祛湿不寒凉(附食谱)
节气食养丨小暑节气转运食养方略(附食谱)
节气食养丨大暑节气全家养护食养方略(附食谱)
(重点推荐:芡实)
芡实芡实又名“鸡头米”“鸡头”,是睡莲科植物芡的干燥成熟种子,颜色白如莲子,细如珍珠,被誉为“水中人参”,具有“补而不峻”“防燥不腻”的特点。中医认为,芡实性平,味甘、涩,具有益肾固精、补脾止泻的功效。其补肾效果强于山药,祛湿效果优于红小豆,镇静效果强过莲子,可以说是一种被埋没的补益佳品。
从营养学来分析,芡实中含有大量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如蛋白质、钙、磷、铁、维生素B1、B2、维生素C及粗纤维和胡萝卜素等。
山药芡实粥
用料
主料:芡实30g、铁棍山药30g,粳米/小米g
辅料:筠姜粉
做法
1、将芡实洗净后,加入适量的水浸泡半小时;
2、山药去皮,切段,与芡实和粳米一起放到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煲;
4、大火煮沸,转小火煮直至粥熟;
5、出锅前,洒点筠姜粉。
(这款用芡实红枣糕,以枣泥入馅,口感绵软,甜而不腻)
栗子栗子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的功用。《本草纲目》:“栗味甘性温,入脾胃肾经。”“唐代孙思邈说:“栗,肾之果也,肾病宜食之。”《本草纲目》中指出:“栗治肾虚,腰腿无力,能通肾益气,厚肠胃也。”
栗子的营养丰富,果实中含糖和淀粉高达70.1%,蛋白质7%。此外,还含脂肪、钙、磷、铁、多种维他命和微量元素,特别是维他命C、B1和胡萝卜素的含量较一般干果都高栗子营养丰富,除富含淀粉外,含有单糖与双糖、胡罗卜素、硫胺素、核*素、尼克酸、抗坏血酸、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类等营养物质。
红烧五行蔬
用料
主料:板栗、香菇、茭白、紫甘蓝、西兰花、红萝卜少许
辅料:筠姜粉、生抽、老抽、素蚝油、玉米油、盐
做法
1、将板栗去皮,蒸熟备用;
2、将香菇提前1小时浸泡软,去蒂;
3、将茭白洗净,切块;
4、将以上材料一起放入锅中翻炒,加入油、筠姜粉、生抽、老抽、素蚝油等调料焖煮;
5、将西兰花、红萝卜少许切块洗净,焯水加入油盐,烫熟即可;
6、紫甘蓝洗净,切丝,在开水焯一下,即可捞起来;
7、把西兰花和紫甘蓝摆在底下,香菇茭白板栗焖熟后直接倒到上面,这样五种颜色五行俱全了,好看好吃又营养均衡:西兰花(木)、香菇(水)、茭白(金)、板栗(土)、紫甘蓝/红萝卜(火)。
(这款南瓜栗子小果,以栗子入馅,满口栗香)
紫甘蓝紫甘蓝又称红甘蓝、赤甘蓝,俗称紫包菜,十字花科、芸苔属甘蓝种中的一个变种,是结球甘蓝中的一个类型。紫甘蓝叶片紫红,叶面有蜡粉,叶球近圆形。紫甘蓝的营养价值很高,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叶酸、抗坏血酸、维生素A、生育酚等维生素,铜、铁、硒、钙、锰、锌等矿物质。
紫甘蓝的叶片中花青素含量较高,可以抗衰老,增强免疫力,对抗润燥(茄子也是润燥的佳品);紫甘蓝中还含有丰富的叶*素,可以对保护视力起到很好的作用,有助于缓解老年斑的出现。
需要注意的是:紫甘蓝经过高温炒、煮后会掉色,并流失少部分营养,这属于正常现象。若想保持紫甘蓝原本艳丽的紫红色,可在加热操作前加少许白醋。紫甘蓝可以煮、炒、腌渍或做泡菜等,但最好的食用方法仍是凉拌,不仅口感清爽,营养也不会流失。
凉拌紫甘蓝
用料
主料:紫甘蓝克
辅料:筠姜粉、白芝麻、甜椒、豆干、香油、生抽、白醋少许、盐少许
做法
1、把紫甘蓝洗净,切丝;
2、用盐拌匀揉搓,腌制10分钟;
3、挤去杀出的水分;
4、将豆干和甜椒切条,放到开水里面烫熟;
5、将以上材料放在一起,加一点白醋、香油和生抽拌匀;
6、撒上炒熟的白芝麻和筠姜粉即可。
温馨提醒:
1、紫甘蓝经过用盐揉搓、除水这个步骤,口感会变得更加爽脆;
2、喜欢口味更加丰富的,可以烧辣椒或花椒油拌一下;
3、紫甘蓝营养丰富,为了保持营养,在开水里简单焯一下水即可;
4、紫甘蓝加热后会变成黑紫色,影响美观,为了保持其艳丽的紫红色,烹饪时加点白醋即可。
芝麻芝麻自古以来就称为长寿不老的高级食品。味甘、性平,入肝、肾、肺、脾经。芝麻有黑、白二种,食用以白芝麻为好,药用以黑芝麻为良。芝麻的茎、叶、荚壳、花都可以做药。古代养生学家陶弘景曾说:八谷之中,惟此为良,仙家作饭饵之,断谷长生。《神农本草经》说,芝麻主治“伤中虚赢,补五内、益气力、长肌肉、填精益髓。”芝麻有补血明目、祛风润肠、生津通乳、益肝养发、强身体,抗衰老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身体虚弱、头晕耳鸣、高血压、高血脂、咳嗽、身体虚弱、头发早白、贫血萎*、津液不足、大便燥结、乳少、尿血等症。
芝麻还富含维生素e、维生素b1、亚油酸、蛋白质、麻糖、多缩戊糖、钙、磷、铁等矿物质和各种丰富的营养成分。
红糖芝麻饼
用料
主料:面粉
辅料:芡实粉、陈皮、红糖粉、白芝麻、黑芝麻
做法
1.将红糖粉、芝麻、陈皮切碎,混合作为馅料;
2.面粉加入少量芡实粉,揉成不沾手的面团后醒面10分钟;
3.将醒好的面团分成等份剂子,擀成薄皮包入馅料收口;
4.最后擀成圆形的饼,表面在白芝麻里面滚一下,沾上一点芝麻(味道更香),放入预热的不粘锅,小火慢煎至熟即可食用;
5.这款饼很适合小孩子,健脾消食。
处暑节气
爱护全家
愿您和家人
否极泰来
愿您能时刻保持
嘴角上扬
打开肩膀
小腹收紧
多喝热水
生命时刻获得滋养
活出信心身的
自在统一
喜欢请分享
更多文章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