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丰盛的菜肴-客家盆栽菜,已有几百年历史,是一种杂烩菜式。
传统盆菜用木盆或金属盆盛着。喜庆的节日,如新居入伙,祠堂灯火通明,新年点灯,乡亲们都会举行盆菜宴。盆状菜肴以炖煮为主,也因其材料与闽南菜的佛跳墙高度相仿,称为广式佛跳墙。
盆菜史传说文天祥被元兵追杀,渡过伶仃洋,逃到现在的深圳一带,由于天已经晚了,众将士又饥肠辘辘,当地村民用剩下来的猪肉、萝卜,加上现捕的鱼、虾,烧成了饭,连碗也没有了,只好拿着木盆,围着将士们吃,这就是盆菜的起源。
每个大的节日,村民都会聚集一堂,共享盆菜。餐馆里,从最家常的几百块到极其奢华的万元饭,都会有来吃饭的人围观。
事实上,原料的价格差别不大,主要是大块的鱼和大肉,铺面的材料大多是名贵的海鲜鲍参翅肚,垫底的原料多为猪皮、萝卜、芋头、腐竹、豆芽等家常菜。另外,调味酱的味道很重要。
盆式菜肴的用料没有特别规定,大多会有芋头、白菜、粉丝、包菜、西兰花、冬笋、玉米、萝卜、腐竹、鹅、烤鸭、叉烧、烤猪、鱿鱼、猪皮、冬菇、鸡肉、鱼丸、蛋饺、水饺、豆腐炒肉、花胶、大虾、发菜、蚝油、鳗干或鲍鱼、海参、干贝等。
家用盆式菜肴:
一、部分原料的加工熟化
鸡和鹅是先烤的,猪肉是焖的,或者是叉烧的。海味炒熟或焯水。
二、干菜泡发煮熟
菌类,腐竹,海参,干贝,泡沫塑料等都是经过处理的。
三、准备一碗鸡汤
鸡的汤可以自己煮也可以买,加了鸡汤的盆菜,味道更美。
四、调味汁
盆栽的大部分配料都是原汁原味的,酱汁也是用来调味的。常用酱料为豆瓣酱、生抽、南乳等,不加味精、鸡精等。
五、装盆
底料:准备一大盆,选好生菜、白菜、腐竹等易吸收汤汁的配料。
二层:下层是肉,如猪皮,芋头,粉丝,冬菇,肉丸等;
三楼有鸡鸭鹅等;
上面的是海鲜鲍参贝,上面放了一些花椰菜和花椰菜。
按照一定的顺序逐层排列,由下往上依次排列。将鸡汤倒入锅中,烧开后转小火煮20分钟。撒上调味汁,开吃。
作为年夜饭,一碗就足够了。当你吃盆菜时,会从上到下,层层递进。亦可放在电磁炉上保温,边吃边聊,过个团圆守岁的日子。
传统的盆菜是以木盆装盘,但现在大部分都改为金属或陶瓷盆,便于食用前加热消*。
2.每年过年的时候,兰州人家家户户都要做腊肉,到了大年三十,家家户户都要做大菜。首先备好五花肉,将肉洗净,将肉皮上的毛烧制,加一点碱,然后再洗,洗净后放入花椒、八角、姜、草果、料酒中煮八成熟。
第二,先将煮好的肉冷却一会儿,切成薄薄的皮,将豆腐和肉汤调成糊状,再将肉拌匀,放入碗中摆好。
第三,开始将摆好的肉上笼蒸,一般蒸一个小时,就会好了,出锅凉后,放进冰箱,到年三十拿出来再蒸吃,特别好吃,味道真好。
3.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家的时节是怎么过的,觉得那才是特色,现在已经找不到那种感觉了。
那时外公外婆都还健在,到过年的时候全家基本都会到齐,到时会有两个桌子,非常热闹。
我家是乡下嘛,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杀年猪的习惯,杀猪早,提前一到两个月就杀了,杀晚一点的话就是春节前两三天。
之后,猪肉被用来做油和腊肉,以及香肠。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吃油肉就是把肥肉切成大块放入锅中,把水放干,再慢慢地把油放进去熬制。不可太干,然后将油与肉一起放入土锅中,油一定要浸过肉,封好后放阴凉处可保存一年,随吃随取。
在此之前,一般都是有招待的,有客人来,或者是太久没有上街,我爸妈就会拿出来煮着吃,拿出来后把面条上的油化掉,再切成厚片,用青椒炒一下,再加点酱油、盐,再加味精就很好吃了,那味道就是那种软糯软糯的,入口即化,肥而不腻,现在想咽口水,可吃不下去。
但是我们一般不会在过年的时候吃这种肉,过年的时候我们都会把猪头肉煮成凉菜,然后再炖一个腊猪脚,再杀一只老母鸡做土锅子,再用炸酥肉做火锅,这些都是我小时候过年必备的,感觉小时候都是这样。
当猪头肉被煮熟去骨时,我们几个小孩就会围着我爸,然后等着他给我们每个人吃下一块瘦肉。而炸酥肉的时候也是一样,可是老爸会让我们滚远一点,等你们烫好了再吃。可是我们还是一会儿去偷一块,一会儿去偷一块,所以我老爸每年都要炸很多酥肉,他怕吃得不够。
如今过年就是再多的美味都不如以前的那种感觉。真想念!